中国队在篮球方面有赢过美国队吗?有的话是什么时候?
2008年4月26日,女篮姑娘们在五棵松篮球馆以84:81胜出,创造了中国篮球的历史! 1979年4月11日,穆铁柱带领当时的“常胜之师”八一队在来访的由全美大学明星临时组建的国家队;美国人不服气, 两天之后,双方再次激战一场,结果以69比72再次败给了中国.连赢了美国篮球队两次.2001年在中国举行的大学生运动会上中国男篮(姚明他们)战胜了美国大学生男篮。
中国队怎样才能参加篮球世界杯?
第一种方法:申请举办篮球世界杯,作为东道主参加篮球世界杯。
第二:参加亚锦赛,那就是为了争夺世界大赛包括世锦赛(更名世界杯)和奥运会门票而进行的。中国队参加最起码要夺冠吧。
第三:如果第二条道路没有达到目标,没进入四强,还有一种方法就是花钱买外卡参加。
中国篮球与欧美篮球差距非常之大,主要是差在哪里,如何缩短这样的差距呢?
中国篮球与欧美篮球之间的差距是全方位的。
在宏观环境方面,球员梯队的建设、球员市场的规范、球场歪风邪气的压制眼下还都有不小的差距。
在俱乐部和教练这一层,缺少篮球精神,一切以广告效果为目标,追求胜负不择手段。而对于球员,则没有一个透明的公平的职业规范,来保证球员的权益,同时限制球员的非职业行为。
而在球员方面,则是缺少科学系统的训练与使用、以及职业化的训练与生活态度,使得球员的身体素质和精神面貌都有浓厚的业务球员的味道。
观中国球员打球,大家都有拼一下冲一下的勇气和能力,但是持续保持30分钟以上的冲击,对于中国球员就非常难得了。中国球员在身体到达极限时,技术动作的变形都很明显,只有少数几位球员能够在第四节仍然能够打出高水平,这是中国队面对其他国家球队时最显著的特征。
九六黄金一代也有这样的问题。体力充沛时,中国队可以与美国队拼个不相上下,但到了下半场,尤其是第四节,就完全处于下风了。导致这个现象的因素,以前大家都认为是人种问题,不过现在我们知道这是一个训练的问题。马布里的高科技高强度训练,才有了40岁时的奇迹。而郭艾伦、易建联、周琦、丁彦雨航的美国训练,才是他们不断创造第四节奇迹的基础。
因此,中国篮球的问题是大环境落后,使得球员缺乏职业精神。这是两方面的问题。
从我对世界各地尤其是美国的篮球观察所得,个人觉得
1、人才挖掘
都说基础是最重要的,基础为什么重要,因为可以保证出身不好或者不喜欢篮球的,但是有天赋的人去选择篮球,而不是为了谋生或者选择其他自己不擅长的。字母哥恩比德都是很晚才接触篮球,他们都是在巴莫特的篮球训练营中被发掘的。美国这种训练营更多,很多球员都会自己去办训练营,激励更多普通孩子选择打球。中国这么大没有这种身材的人吗?还是没有这种篮球智商的孩子?我想要么他们选择了其他的路,要么在选择篮球过程中没得到足够支持。
2、基础建设
这个基础就是为那些选择篮球的人提供路径,大部分都是家庭不错的,或者喜欢篮球的孩子。
这个包括梯队建设,比如区联赛,省联赛,梯队建设要在学校里就开始,至少从中学就开始建立这样的梯队,不是光训练体育,还有文化课当然也要兼顾,能兼顾打球和文化课的孩子智商肯定高,保证人才的质量。
社区篮球设施。给孩子练球玩球享受篮球的场合,给全民打球的场合,保证有一个打球的氛围。这个太难了,我们只有大城市才有一些好点的场地,其他小城市都在学校才能打球,场地也少。
3、上层体系
培养大量的合格的篮球教师和裁判,以及其他篮球相关的工作人员。有这些职业的工作人员,才能保证从小到大孩子接触的看到的都是职业篮球,都是正确的。从技术到身体的训练需要专业的训练师才能达到,这方面现在缺的太少。
4、体育精神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队经典篮球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中国队经典篮球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