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白岩松喜欢足球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白岩松喜欢足球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白岩松的老家?
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。
1968年8月20日,白岩松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。1985年,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。入学后,白岩松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,他不仅喜欢学习课本以外的知识,还很喜欢踢足球。1989年大学毕业,被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《中国广播报》工作。
1,白岩松。
2.1968年8月20日,白岩松出生在内蒙古的海拉尔草原。
3.1985年,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。大学毕业后,白岩松被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《中国广播报》工作。
4.1993年,白岩松参与创办《东方时空》。
5.所获荣誉。
2000年,被授予“中国十大杰出青年”
白岩松评中日足球:中超只会买外援,请教练,无其他任何优势,日本却有目标,有青训,你怎么看?
因为两国的大环境不同,中国人喜欢立马出成绩,只在乎一时的成绩,而不注重长久!日本本来足球环境和成绩都比我国好,所以他们有资本在保持现有的成绩的情况下注重青训,万物皆有两面性,我国注重现有成绩也无可厚非,成绩好了,球市就好,就有钱,同时还能激发全民学习足球的兴趣!总之有好有坏!
忠言逆耳利于行,良药苦口利于病。实话往往不中听,中国应该切实弘扬实事求是地说,不要沉浸于全国上下歌舞升平的献媚中。
现在中国男子足球已经是百病缠身,要下重剂才行,不能鼠目寸光的表演昙花一现。
急功近利的现象一定要改变,尤其是高层。
中国足球的话题再一次被讨论起来,这一次谈论此事的便是知名主持人白岩松,而白岩松也一阵见血的说出了中国足球当今所存在的问题,同时还指出了如今中国和日本足球之间的差距:“今年到现在半年多的时间里,日本已经有多达18名球员前往国际赛场踢球,而我们却只有2名球员,其中1名则是武磊,不仅如此,这个夏窗反而还有几位在国外踢球的年轻人回国,没办法,这样钱多。”
青春不能耗,金钱是最大保障
中国足球青训一直以来都是一大短板,硬件设施是一方面,足球氛围是另一方面,除了培养出来的球员实力与国外成熟青训相差一大截之外,球员本身的初衷也已经发生改变。人家成为职业球员是为了追逐自己的梦想,而中国年轻球员则是为了更好的赚到钱,保障未来的生活。在中国这样的大环境下,大部分球员都一定会这么想,在绝对的利益面前,所谓的梦想都是假的,500万不够,我就给够你1000万;1000万不够,我给够你1500万,换做是你,你会拒绝吗?你无法拒绝。
目前中国足球还需要不断反思,做出改变,金元足球确实可以把中超联赛的人气和观赏性提高上来,但并不能起到一个长期效应,足协推出引援调节费其实不难理解,限制你引援的金额,一来可以避免出现恶性竞争,二来可以间接的为俱乐部“省钱”,这个所谓省下的钱用来干什么?肯定是搞青训!只有大力发展青训,把自身的造血能力提升上来,未来中超就不再是外援的天下。现在中国足球和日本足球的根本区别就在于青训的发展进度,人家早早就开始着重青训发展,如今人才井喷,是完全正常的事情。所以青训极其重要,其实现在也有多家俱乐部开始发展青训,但发展历程也就短短几年时间而已,因此短时间内我们无法看到太多的成果,但尽管如此,我们还是需要不断进步,中国最不缺乏的就是投资商,更加不缺乏青训基地,他们缺乏的是真正热爱足球的人、良好的足球氛围以及正确而又严格的选人提拔机制。
谁说日本不买外援,不请教练?难道J联赛没外援、没教练?只能说我们在这方面花的钱比日本多,我们也有青训,但是我们的青训质量可能是与日本有差距,日本的足球是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,就是一如既往的学习巴西足球模式,二十多年了一直是这样,而我们的足球模式一直在路上,还未能找到真正的风格,巴、意、西、德、法、没有那一种是最终的定位,还有一个最明显的地方,我们就拿巴西来比较,大家有没有发觉,巴西出的天王巨星基本都是出身贫穷家庭的孩子,甚至有些巨星出来之前连球鞋都没有钱买,而我们,不是一般人能找到地方踢足球,够消费得起足球的。
白岩松点评中日足球差距:中国只会花钱买外援、请名教,对此你怎么看?
差距是越来越大了。问题是多方面的,根本问题是为什么踢球越来越贵了,球员水平越来越差了。中超球员典型的有价无市,在国外挥泪大甩卖,在国内狮子大开口,不是市场经济决定球员身价。那么问题来了,泡沫足球⚽️的本质是什么?为什么不值钱的中国球员在国内搞成了天价,出去打球不仅不能创造外汇收入,还得倒贴赔钱。公检法系统是不是应该主动出击,先把足球⚽️环境净化了,把洗钱、赌球、面子足球、人情足球整明白了。
其次,急功近利的问题如何解决。体能问题这么多年都没有解决,中超能打满70分钟的球员都不多,这样的体能储备,没办法打满高对抗的90分钟。那么,低水平时时间延长到120分钟行不行,先把体能补足了。体能充沛,才有了基本的对抗储备。不然在亚洲根本没法和韩国日本对抗。
第三,球员技术水平问题。现在是水平越来越差了,停球、带球过人、抢点跑位都不过关。尤其是70分钟以后,能保持动作不变形的,很难凑齐一个国家队,所以才有了归化球员。这个问题还不是到中超才有,是从小学生选人开始,就有了逆淘汰。提的最好的基本不踢了。最后进入中超和国家队的,基本都是最差的,没有出路只能踢球的一帮人,还是靠从小给钱喂出来的。这样的球员不可能拼命,保住本金才有利益。踢球是个危险系数有点高的职业,如何从制度上保证球员踢球没有危险,没有后顾之忧。中国现有培训体系,一是必须花大价钱,所以出不了贝利。二是花时间精力太大,没有时间读书了,这样中高智商的人基本不靠踢球了。这些深层次的问题不解决,真挑不出11个人出来踢球。
近日,白岩松在《新闻周刊》节目中以中日球员留洋数为例,谈到了中日足球差距,他表示中国联赛今夏除了花钱买外援、请教练,没有其他优势。
白岩松点评道:“中国夏窗反而有几位在国外踢球的年轻人转回国内联赛,没办法钱多。”
“不到大半年,日本转出18名球员在国际赛场踢球,凑成一支球队加替补,而我们踢五人制还差仨。”
“在日本转到国外联赛的10名球员中,居然6人还是U23球员,虽然他们是国内各家俱乐部球员的主力,但是在大的国家足球利益面前,俱乐部都放人,价格也很低。球员不畏面子,很多是到五大联赛以外的联赛踢主力。”
“日本俱乐部放球员走,除了大的国家利益,还有就是因为青训完整。有人走,就有人能替上。反观中国足球,除了花钱买外援请名教练,这个夏天我们好像就没什么优势。”
白岩松的发言一针见血的指出了中国足球的弊端。从足协,到俱乐部,只想着花大钱搞速成,从不关心青训发展。当日本球员大批量留洋时,我们的俱乐部为了应付足协的“U23”政策,不断的把海外的年轻球员召回来。
在张玉宁、严鼎浩、单欢欢等有潜力的年轻球员纷纷回归中超以后,现阶段中国的国字号留洋球员只剩下武磊和林良铭。就像白岩松说的,踢五人制足球还缺三人。而同期的日本球员却大量前往欧洲,仅仅这个夏窗就有10人之多。这其中最出名的是加盟皇马的小将久保健英。在皇马的季前赛中,表现非常抢眼,深受齐达内的喜爱。
当然,日本的青训体系都已经发展了几十年了,造血功能非常强大,能够持之以后的输出人才也很正常。而中国的青训体系直到最近2年才开始被足协和各大俱乐部重视,别说向欧美持续输送人才,就是应付中超联赛的“U23”政策都够呛。由于人才缺失,中超比赛经常出现开场1分钟或者比赛临近结束时换“U23”球员的奇葩现象。
这到底是谁的过失?原因恐怕很复杂。但是足协的锅肯定甩不了。只想着快速出成绩,政策一年一变,联赛各种为国家队让道。几十年过去了,花了无数的钱请外教、外援,最后一事无成,甚至还得靠归化外援来保住自己在亚洲的地位。或许再过几年,中日足球再次交手时,我们看到的就是11个归化球员在11个日本球员踢球了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白岩松喜欢足球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白岩松喜欢足球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